編者按:7月2日出版的《汕尾日報》在首版對汕尾農墾銅鑼湖農場招商引資發展經濟進行了報道,現轉載如下:
汕尾日報訊 (記者 羅迅革 沈洛羊 通訊員 楊新陽)在記者印象中,地處陸豐市東部的汕尾墾區銅鑼湖農場是一片地廣人稀、以農為主的土地,是經濟發展的貧乏地帶。近年來,銅鑼湖農場充分發揮自身土地資源優勢,集中精力招商引資、搞好服務,吸引大項目前來落戶,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。目前,大項目已成為該場經濟發展的“增長極”。據了解,去年該場實現社會總產值11.62億元,比2011年增長309.5%;國內生產總值4.19億元,比2011年增長172.72%;農場職工人均年純收入33861元,比2011年增長311.63%。
近日,記者慕名前往銅鑼湖農場實地探訪。在該場有關領導引領下,我們走進最早落戶該場的比德能源公司,但見占地250畝的廠區聳起一幢幢花園式的廠房。該公司于2010年落戶銅鑼湖農場,2012年4月建成投產,已投入6億元,集電池研究、開發、生產和銷售于一身。目前該公司擁有員工約2000人,2015年該公司上交稅收945萬元,為陸豐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。據介紹,該廠一線員工工資一般在3500-5000元間,以前外省員工占多數,這兩年逐漸為本地工人所代替。
目前,占地5萬平方米、計劃投入資金額3億元的比德能源第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,記者在現場看到了初具規模的廠房。為了支持該項目的建設,銅鑼湖農場在征地上予以大力支持。據該場有關負責人介紹,針對大部分群眾對征地補償政策不熟悉,或在征地過程中提出超出政策補償要求實際,該場抽調有基層工作經驗、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干部組成了工作組,進駐西嶺管區,進入征地一線,向群眾宣傳該公司落戶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可以解決大量的勞動力問題,為文明征地打下基礎;
該場工作組人員與西嶺管區干部開展調查摸底工作,充分依靠村干部,完成面積測量、地上附著物類型清點登記工作;在此基礎上,按照國家有關政策進行補償評估,并多次與群眾交流,征求他們對補償的意見。他們還通過西嶺管區村干部、黨員、老干部等有號召力的重點人員,多方面、多渠道做好群眾征地思想工作,取得群眾的支持和配合。對于個別釘子戶,農場通過一些社會關系,特事特辦,終于做通其思想工作。今年5月份,比德能源第二期工程征地工作順利完成,預計投產后每年將為陸豐市創造稅收2千萬元。
燕塘牛奶是落戶該場的另一大項目。從2011年開始,該農場就配合燕塘乳業有限公司提前做好環評、立項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。2014年燕塘乳業有限公司領導通過多次到該農場調研,確定建設面積1005畝、計劃投資1億元左右、引進2000頭荷蘭良種奶牛進行養殖和原奶生產加工銷售,打造長江以南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。項目分三期實施,一期建設面積410畝,引進良種奶牛600頭。
此外,該農場從2011年開始,成立了陸豐市廣墾畜牧有限公司,建成了1萬頭種豬場和2萬頭肉豬生產基地各1個。目前,該農場的養豬業達到年產3萬頭規模。
最近,該場圍繞建設“城市后花園”的目標,規劃出連片600多畝土地,與省廣墾置業有限公司、汕尾農墾集團合作建設“廣墾銅鑼湖新城”。該項目既是經濟發展項目,也是民生工程項目,建成后將大大提高銅鑼湖的城鎮化水平。
汕尾農墾局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??主辦:汕尾農墾局??技術支持:開普云??網站地圖??
粵公網安備 11450202000055號??
備案號:粵ICP備11040768號??電話:(0660)6122444??地址:汕尾市城區公園路16-18號??郵編:516600
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“汕尾農墾局”門戶網站,是否繼續?